杨绛谈热门题材“钱锺书”
日期:2007-02-16 作者:许嘉俊 来源:文汇读书周报
“现在写钱锺书的人很多,这是一个热门题材。”“写钱锺书要有根有据,要严谨。”这是名翻译家杨绛先生拿到自己校订过的新版《第一才子钱锺书》(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)样书时告诉记者的。
《一代才子钱锺书》一书系美国纽约大学历史学博士汤晏所著。汤氏“迷钱”五十年,收集史料二十年,因其浸淫深、查证详、用力勤,遂使该书成为目前最详尽的一部“钱传”。该书经过杨绛的亲自校订,新增了一些钱锺书全家鲜为人知的珍闻,如“杨绛对女儿恋爱观念的教诲”、“钱瑗病逝之时,钱、杨二老饱受打击的情形”;该书同时还修改、删减了部分内容,如“钱锺书对冯友兰的批评”、“杨绛对清华女生的感觉”等等,引起了业界的强烈关注。
汤晏在撰写过程中,曾与钱锺书本人通过信,更曾多次致信杨绛。杨绛告诉记者:“汤晏孜孜不倦为钱锺书写传,不采用无根据的传闻,不凭‘想当然’的推理来断定过去,力求历史的真实,不惮其烦地老远一次次来信问我,不敢强不知以为知。我很佩服这种精神。但是,我只对汤晏提出的问题作了答复,却未能从头至尾细读原稿,对于汤晏所采用的某些资料是否可靠,我不知道。所以,我不敢应命为该书写序。”
记者获悉,近年出版的研究钱锺书的著作,主要有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吴泰昌所著《我认识的钱锺书》和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的陈子谦著《论钱锺书》。对此,杨绛认为:“《我认识的钱锺书》这是写‘认识的’,是吴泰昌自己的角度,‘传’就不同了。《论钱锺书》这是‘论’,也与‘传’不同。”
杨绛还细心向记者指出了新版《第一才子钱锺书》与初版的不同之处。如第五章第五节原有:“可是杨绛初到清华觉得清华女生很洋气,但她很快就适应了。”此次被删,因为杨绛认为这不是事实,“说钱锺书骄傲,不愿意留清华云云,是某些人捏造的。说清华学生时髦,也不对。上海学生有上海学生的时髦,苏州学生有苏州学生的时髦,燕京学生时髦,清华学生朴实,什么衣服都可以穿。”第五章第五节还说钱与杨订婚后,杨回清华上学,钱则仍留在南方,在光华大学教书,“但他有出国留学的打算”,杨绛将最后一句话改为“因为他打算投考中英庚款公费留学,必须有教学两年的资格”,更为具体。又第十三章第三节,关于钱锺书对冯友兰的批评,说“冯不应该出卖朋友”,又说“冯友兰捏造事实,坑人使妻小俱死,冯现在北大人人嗤之以鼻”。这些话也被删去。对此删改,上海人民出版社总编辑李伟国认为,“凡大家都是宽厚的。”
第十五章第二节,叙述钱、杨的女儿钱瑗病逝之时,钱锺书正缠绵病榻,二老饱受打击的情形,杨绛又含泪做了精心修改,十分感人。
杨绛还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,为此书补充了不少珍闻。如第五章第六节,叙述钱、杨举行结婚典礼的情形。“那天宾客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杨绛的三姑母杨荫榆,她来吃喜酒时,穿了一身白夏布的衣裙和白皮鞋,衣纯白而麻织,似吊丧,所以在场宾客都觉得诧异。可是杨绛知道,三姑母已多年不置新衣,七八年前很帅的服装已经不入时了。”三姑母固然特异,新人却很是通达。同章第四节,叙“杨家强府无弱兵,一门风雅”,杨绛的小妹杨必,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英文系毕业,翻译过《剥削世家》及《名利场》,颇得好评,“文革”时自杀身亡。在注释中杨绛郑重地加上了这样几句话:“杨必清队时去世,有自杀之嫌。据她姐姐来信,说杨必遗体由红卫兵交法医解剖,鉴定死于急性心衰竭。”第五节叙钱、杨热恋中,“也许在杨绛回的五六封信中,有 却被他父亲子泉老先生擅自拆阅了。杨绛的信大意是说现在吾两人情投意合无用,须两家父母兄弟皆欢喜为善,老先生看了连声叫好,“此真聪明人语”。乃直接写了 给杨绛,对这位未来媳妇大大夸奖一番,并郑重其事地把儿子托付给她。“我想他拆信决不止一次,所以事后混忘了。”杨绛笑着告诉记者。
杨绛亲自修订《一代才子钱锺书》
北京青年报:郑媛 (07/02/26 04:53)
汤晏曾多次写信给杨绛———
由早年移居台湾,后来定居纽约的历史学家汤晏先生所写的钱锺书的传记《一代才子钱锺书》,简体本近日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再版。记者了解到,该版本根据杨绛的意见进行了修订,耄耋之年的杨绛不仅亲自对初版本进行了不少有价值的删改和补充,她还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,为此书补充了不少珍闻。
■初版婉拒写序之请
上海人民出版社总编李伟国介绍说,《一代才子钱锺书》最早在台湾时报出版公司出版的时候,原名为《民国第一才子钱锺书》,汤先生在该书的撰写过程中,曾与钱锺书先生本人通过信,更曾多次致信杨绛先生,希望杨绛能为该书作序。2001年10月28日,杨绛先生回信,对汤晏的写作给予了肯定,称赞他“不采用无根据的传闻,不凭‘想当然’的推理来断定过去,力求历史的真实,不惮其烦地老远一次次来信问我,不敢强不知以为知。”对其精神表示佩服,但是,她称,由于“未能从头至尾细读原稿,对于您所采用的某些资料是否可靠,我不知道。”因而婉拒了写序之请。
2005年6月,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简体本,更名为《一代才子钱锺书》。李伟国告诉记者,初版书刚出版时,他有机会拜访了仰慕已久的杨绛先生。那是一栋位于北京西城区三里河的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老式住宅,家中的陈设简朴而温馨,充溢着书香。95岁的杨绛,清爽、矫健,记忆清晰,谈吐高雅。杨绛边翻书边说:“书印得很好,照片比别的书清晰。有些事不确切。如说钱锺书骄傲,不愿意留清华云云,是某些人捏造的。说清华学生时髦,也不对。上海学生有上海学生的时髦,苏州学生有苏州学生的时髦,燕京学生时髦,清华学生朴实,什么衣服都可以穿。这部书我要读一遍,改一改再重印。”说话间她出示了吴泰昌著《我认识的钱锺书》和陈子谦著《论钱锺书》,说:“这是写‘认识的’或是‘论’,是他们的角度,‘传’就不同了。”最后她说:“现在写钱锺书的人很多,这是一个热门题材。汤先生过去只是来信问问题,我一一回答,邮票贴了不少,现在要全部看一遍才能重印。”
■再版含泪增补家事
过了一段时间,根据杨绛的批注综合作者和其他方面的意见,校订稿很快整理出来了。杨绛先生对初版本做了不少有价值的删改和补充。初版原有:“可是杨绛初到清华觉得清华女生很洋气,但她很快就适应了。”此次被删,因为杨绛认为这不是事实。关于钱锺书对冯友兰的批评,原有“冯不应该出卖朋友”,“冯友兰捏造事实,坑人使妻小俱死,冯现在北大人人嗤之以鼻”等语,也被删去,凡大家都是宽厚的。
于初版叙述钱、杨的女儿钱瑗病逝之时,钱锺书正缠绵病榻,二老饱受打击的情形,杨绛又含泪做了精心修改。此外,杨绛还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,为此书补充了不少珍闻。如叙钱、杨热恋中,钱父擅自拆阅杨绛的信,并直接写了 给杨绛,郑重其事地把儿子托付给她之事,杨绛作了一大段补充。叙钱、杨举行婚礼,杨绛的三姑母杨荫榆衣纯白而麻织,似吊丧,宾客诧异,新人却很是通达。杨绛解释说:“三姑母已多年不置新衣,七八年前很帅的服装已经不入时了。”
评论